具体如下:
一.回归课本,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选填题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整体难度略有下降。基础题目起点低,是考生比较熟悉的题型,覆盖面广。例如选择题以及填空题前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渗透数学文化并注重数学应用。第3题胡夫金字塔有去年的断臂维纳斯做铺垫,也不至于让考生过于慌乱,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第14、15题也是去年出现的热门考点,考查考生对常规题型的熟练解答。
二.稳中求变,考查应变能力
今年解答题的考点有所变动,解三角形问题几年后重回文科一卷,立体几何大题考察面面垂直的证明以及锥体体积的计算,该题目以圆锥为载体,渗透平面几何定理,考法以及背景较为新颖要求学生有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同样选修题形式也较为新颖,但难度适中,换元联立即可解决。此外导数与圆锥曲线的顺序与去年一致。导数问题考法比较常规,第一问是单调性的讨论,第二问考察函数零点问题,分类讨论或者参数分离均可解决,本类题目在平时也做过大量的训练。一部分学生反应看到导数题一下心里就有底了。另外将圆锥曲线作为压轴题,考察背景与往年不同,问题设置比较常规,但计算量相对变大。也体现了考生对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的考察。很多题目看起来考查常规内容,实际上有很大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挑战。同时文科和理科相同题目越来越多,这也为文理不分科奠定基础,贴合新高考变化的趋势。
三.多方结合,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
近年来,试卷题目越发贴合生活实际,比如第5题,研究种子发芽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考察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图表找到最适合的回归模型,要求能对信息进行灵活处理。此外还考查数学思想和综合能力,比如第16题考查数列综合题,需要挖掘式子规律,技巧性强。此外阅读量的增大,也考查了考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把题目中的文字转化成数学公式加以解答。
综上,今年文科考卷中规中矩,整体难度不大。基础题型占比任然70%左右,在即将升入高三的学子中,以及即将到来的一轮复习中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考生还是要注重回归课本,充分理解掌握课本知识,打好基础,重视通法通解,才能在高考变换的形式中临危不乱。此外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数学科目的考查更注重实践性,强化数学建模能力,加强对数学文化的考查力度。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让学生担任主角的角色。要特别注意新旧教材的对比,把握新教材的新要求、新动向,注意不同教材在知识的引入和练习编排上的区别与联系,让学习的形式更贴近学生的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既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应该重视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思考吸收的空间,让其在学习过程中多思考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培养应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会思考、有智慧的人。
最后给准高三学生一些建议,对于新高三的学生,一定要重视课本的学习,不可过度追求偏难怪题来满足自己的心理刺激。在备考过程中,要重视结论的生成过程,要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懂得把知识网络化,细化,横向与纵向双向外延,真正理解数学。不可轻视基础,更不可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在今后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一个观点,对于必须掌握和拿下的分数和题型,必须拿下!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