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安是理想末路
刚才66班刘欣怡同学发言的题目是《偷安是理想末路》,就偷安的形成与表现,我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在空间上形成偷安:在学习生活中确实有这样一些学生,在年级部老师的检查盲区或者在监控的盲区,或者在高高的书本或者在高高的书立后面(注意:这些高高的书本和书立有的是无意形成,有的是故意搭建,那样危害会更大),或者在学生感觉不太严厉的老师管理下以不完成作业或者违纪而没有受到惩罚而沾沾自喜,而去挖空心思、继续试探着寻找更多的类似的机会,去展示自己貌似的聪明,以便在与同学的闲聊中有更多的炫耀的资本,这样的学生会不停的用这样所谓的挖空心思、去遮挡掩盖自己对自己的危害,如果你隐藏的足够深,三年中老师始终没有发现你的这种暗违纪,经过你三年不停的作,三年后高考中你一定得到一个大大的恶果。实际上当你第一次因为苟且偷安时如果被抓、受到应有的惩罚,自己就会不再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会再去绞尽脑汁浪费精力逃避惩罚,就会脚踏实地的去学习,这样就会摒弃侥幸之念必去百炼成钢,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两年后或者三年后就一定会考上理想大学。
2.在时间或者心理上形成偷安:在阐述之前先说一种动物,叫狍子,狍子在被猎人追赶的过程中,始终不会忍着伤累多逃一步,总是和猎人保持着一个他自认为安全的距离,只要他认为这个距离是安全的,他就一定会保持这个距离、若即若离、不紧不慢的奔跑着,当然他更不会趁着夜色、猎人暂时停止追击、休息之时、忍着伤痛逃离危险,他会在昨天自己停止的树下贪图暂时的安逸绝对的停下来,直到第二天猎人端着枪再次逼近自己、对自己构成威胁时才会继续逃离,如此反复,因为危险始终没有根本解除过,所以狍子只要被猎人发现追踪就一定难逃厄运。现在新学年已经开学,有的同学在中考过程中已经伤痕累累以失败而告终,再过三年或者两年就再次面对命运的抉择,在这段时间里你是否会像那只狍子一样、贪图类似狍子当晚的暂时的安逸,认为自己才高一或者高二离高考还远,不用那么努力的学习,因为明天不高考,也就不用为高考担忧,到明天高考这个猎人来到、危险再次降临时再去懊恼自己的现状,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惶惶不可终日吗?实际上你的行为方式早就注定了高考前的结果,没有高考前的劣势和危险在一定程度上就应该是上天的不公。同学们请醒醒吧,不为自己明天着想的人是不会有明天的前途的。今天是教师节,我呼吁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不怕苦累,坚持拼搏到高考时用优异的成绩去回报辛勤培育我们的师长,回报家长,回报学校,回报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