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成果 > 怎样惩罚学生

怎样惩罚学生

2012年11月10日 00:00:00 访问量:1466

 

怎样惩罚学生

惩罚也要讲究艺术

今天,我们要教育的对象都是90后的一代,他们有思想,甚至有人指出他们在有思想的前提下比80后更多了“个性”二字。那么,对待这些这样一群娇惯了的一代,我们的批评教育又应该何去何从呢?我想只要教师适当地讲究一些惩罚的艺术,将冲突扼杀在摇篮中,让学生多一些理解,接受并感激,教育惩罚的目的还是可以实现的。

惩罚的委婉性策略

对待中学生实施惩罚时,老师应该注意多给他们留有面子。中学生随着心理年龄的成长,对很多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交友圈,很多学生把面子也看的比较重。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点名道姓的公开批评,这样很容易引发学生对老师的记恨,他会觉得你没有给他面子,让他在同学们或者好朋友面前丢脸了。所以,有经验的老师会告诉我们应该学会给我们的学生一点颜面,有时候学会把课堂上的问题放在课后私下找学生处理效果会比在课堂上直接点名批评的好。考试的成绩出来了,老师会点名讲学生的分数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公布一遍,甚至把分数较低的学生的名字读的特别大,这样好吗?对成绩不是很看重的学生会不以为然,但是对自尊心很强的学生,他可能就难以接受了,特别是那些在家被家长宠惯了的90后,他们受得了吗?我想最少有两种结果是很正常的,一种是对这门功课不再感兴趣并讨厌这位老师,一种是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觉得自己十分没有面子,更有甚者会想到离家出走。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可以想想用什么样的方法会比较得体。能否尝试用考号的形式将学生的成绩公布出来,这样大家会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有个总体的把握,然后对个别的成绩不理想和退步比较大的学生叫到办公室私下和他交流下,帮他分析试卷错误的原因和告诉他应该如何得到提高等。我想,这样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将师生间的关系很好的维系,通过交流,学生和老师之间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沟通,他会觉得你很关心他,他也愿意进步。

惩罚的适度性策略

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惩罚的强度达到刚能唤起所需要的行为和阻止不需要的行为而又消除不协调时是最理想的。因此我们在操作时只要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思想上引起重视就可,不一定非得是冷峻的面孔,激烈的言辞。有时一个机智的幽默,表情的暗示,就能春风化雨见彩虹。一位班主任发现,所带班级的学生的迟到现象一度有递增之势。“ 报告!”“怎么迟到了?”教师语气平淡。“睡过头了。”学生汗涔涔的解释着。教师示意学生回位坐下,同学有些失望地骚动。“同学们,”老师真诚而恳切的说,“他没有说假话,很诚实;他尊重老师,报告以后经老师同意才进入教室;他努力过,从他脸上的汗可以看出。这样有礼,有节的迟到,我还能说什么呢?相信他以后不会这样。”这样的和风细雨,这样的善解人意,怎能不令人心悦诚服,老师从学生的表情里分明读到了内疚和歉意,读到了感动与决心。老师恰倒好处的宽容,学生迟到的问题自然也就在这样温和的触动中消逝了。

惩罚的欲扬先抑性策略

心理学中有一种 “自己人效应”理论,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你的批评教育,你就必须同对方保持“自己人”的关系,既在对方看来你的行为是为他好。这样,就能有效的缩短施罚方与受罚方的心理距离,受罚方也就不会感到有心理压力了。曾经有一位学生的英语作文写的不错。但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字写得十分潦草,令人难以辨认,所以每次作文最后的得分都不是很理想,老师觉得很可惜。为了使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老师有意识的安排了一节写作交流课,让他把自己的文章大声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当看到他兴致勃勃地告诉同学们如何构思,如何细心的留意身边的事物捕捉精彩的瞬间时,老师趁机说:“你的写作积极性怎么高,文章也写得很好,如果再配上一手漂亮的字,就更令人羡慕了!”这位聪明的学生马上理解了老师的意思,第二天他就买了一本英文字帖,兴奋的冲进老师的办公室问道:“老师,你看练这种字体好吗?”从此,你经常可以看见课间的时候,他还在练字。

惩罚后的抚慰性策略

卢梭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学生而惩罚学生,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卢梭认为在施罚前后,必须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通过“促膝而谈”“心理接近”,让他知道为什么要惩罚他,并且惩罚和批评是为了他好,从而有利于到达惩罚的最终目的。班上总有一些问题学生,上课情不自禁地讲讲话,做点小动作,很容易影响到其他想学习的学生,刚刚站上讲台的一位年轻教师看到这样的行为,通常会气愤的当众批评他们,甚至让他们站到教室后面或者门外,下课后才能回到自己的座位,老师也没有和学生课后进行沟通和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就不高了,他们觉得老师是故意针对自己,不给自己面子,而且偏爱学习好的学生,脾气也不好。可是,还有一位老师就很注意到惩罚后使用抚慰性策略,每次当众批评了学生后,下课都会把被批评的学生叫到一边交流,和他们说道理,告诉他们为什么会被批评,让他们信服。一方面,课堂纪律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另一方面,被批评的学生通过课后和老师的交流,知道了老师的用心良苦,知道了老师是因为心中有他,才会批评他,从心理上自然也就对这位老师的评价高了不少。都是在课堂上批评了学生,课后的处理方法的不一样,就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看来“打一下,摸一下”的原则,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曾经,听过一位特级教师的报告,在报告中他对我们强调了一个观点,就是当一位好老师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学生会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当错误发生后,我们的批评和惩罚应该讲究艺术,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听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吗?风和太阳赛跑,风越刮越猛,人们身上的衣服越裹越紧;太阳出来了,阳光普照大地,人们都自觉的脱去了身上厚厚的衣服。老师,就应该是太阳,用阳光去普照大地,因为老师所从事的职业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

 

教务处

2012-11-10

 

编辑:教育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廊坊市第十五中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