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活动 > “每天四问”,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每天四问”,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2014年09月12日 00:00:00 访问量:2482

“每天四问”,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是陶先生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的晚会上的演讲词。陶先生要求大家坚持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问自己,以取得长足的进步。近日又细细读了“每天四问”的原文,文中朴实的话语又使我有很多新的感悟,更觉深受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每天四问”,提供给大家进德修业的参考。健康第一,有了健康堡垒,才有精力做学问,“站岗位”好好工作,道德则是做人的根本。“这每天四问,是我们做人做事的警钟,也是一切有血性有志气有正义感的人,做人做事的宝筏,能把我们的人生渡上更高境界的宝筏!”一次次地问,就是自己的一次次反思。在一次次反思中才能获得进步! “每天四问”,无不体现出反思的重要性,正如陶先生所说,“如果把这每天四问灵活运用的行到做到,明年今日四周年的时候,必然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每天四问”能帮助我们反省自己,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由此想到,自己也是一位“年轻的老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重复性”的教学工作,有时也曾因为几次不成功或其他种种原因厌倦过,抱怨过,甚至想放弃对教学的钻研与执着,平平淡淡无所求。现在不禁扪心自问:我“每天四问”吗?人活在世上,总是生活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中的。当人的想法越来越少,就会变成一个“行者”,变成一个按照别人的生活方式过日子的人。教师很忙,但如果不能忙里偷闲,抽空坐下来,思考自己除了这样做教师,怎样还可以做得更好,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不就在提醒我们吗?要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为我们的学生,也为了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灵魂的教师。
  要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是的,陶先生半个多世纪前的谆谆教导,也同样提醒着我们今天的教师,要善于反思,要与时俱进,在不断反思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每天四问”,可以有更多丰富的新内涵。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教好书,上好课,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服务。对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要努力解决,不能得过且过,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决不应该轻易打发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相反,应该时刻为自己保留一份“想方设法 ”解决问题的心情。特别是在教学中,要善于在自己的班级中发现某个教学问题,并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通过不断反思以及汲取“他人经验”的方式解决问题,努力在“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所以,在教学中,我也学习陶行知,试着每天这样“四问”,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问:教学中我有想方设法解决的“关键问题”吗?
  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具体的教学问题或教学困惑。如果在教学中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平平常常、糊里糊涂就教过去的,反而就是那些不会思考的人。我们要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想方设法”地去设计和解决这些问题。有时教师或许可以凭借自己的个人经验比较轻松地一次性解决问题,但很多的时候,却是无法一次性解决,需要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比较持久的“追踪”。这就使“日常性教学”有了“研究”的状态,这个问题就转化为“课题”。如陶先生所说“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也可以研究出很深刻很渊博的大道理来”,这样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就在于“改进”,提升我们教学工作的效率,实现教学的内在价值,也使我们的教学生活更充实而富有意义。所以,“钻”进去,每天这样问一问,并不断地深入到里面去,相信我们必能取得“最宝贵的宝贝”。
  二问:我的教学设计是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吗?
  教师一直在与“设计”打交道,一说到“设计”,或许就想到备课中的教案设计。而教学研究中的“设计”意味着教师发现某个值得追究、追踪的教学问题后,在接下来的一系列课堂教学设计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种设计以“研究”的意识强化“教学设计”活动本身,它直接指向的是教学的有效性。而研究的目标在于教师既反思“自己的经验”,我这样的教学设计好吗?好在哪里?又琢磨“他人的经验”,他们的设计很有效果,哪些地方我可以汲取过来?通过比较,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教学有着落,有灵感。无论是哪种设计,都离不开最基本的教学理念,都需要正确理念的引领。我有没有脱离这样的理念呢?每天这样问一问,并“着意做一番解剖的工夫,分析入微,就如同在解剖刀下,在显微镜下,看得明明白白,分析得清清楚楚”,而后舍去抛掉“毒素”,自然“因应适宜”了。
  三问:我的教学行动是基于“教学对话”吗?
  教学行为是将已经“设计”好的方案付诸实践。可是同样“设计”好的方案,为什么效果却截然不同呢?那是因为,有的人在行动时只是简单化、机械化的执行“设计”,缺少应变与随机,缺少与学生真正心灵的交流;而有的教师却能进入真实的课堂,面对具体的学生,在“教学对话”中创造性地执行“设计”的方案。事实上,在课堂这一灵动的时空中,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敏锐地感知,及时地捕捉,时刻保持“教学对话”的情境,才有可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调整教案,该出手时就出手,该住手时就住手。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才是师生真正意义上的交往、互动。因此,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就要善于反思:我真正进行教学对话了吗?成功在哪里,失败在何处?是该这样问问,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动,使之努力地建筑于真正意义的“教学对话”。
  四问:我是经常处于基于“教学事件”的反思状态吗?
  思则得,不思则不得。在整个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反思”实际上是贯穿始终的。问题之所以被提出来,“设计”之所以可能,“行动”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执行方案,都有“反思”的介入和参与。“反思”一般指“回头思考”,可以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好好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我设计的方案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了吗?今天的教学行动中发生了哪些有意义的教学事件?再或是:今天的教学没有预期效果,问题出在哪里?若能经常性地这样“反思”自己教学及其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那么教师的“经验性教学”就会转化为某种“反思性教学”或“研究性教学”。其实有时候,教学就是一种“反思”的艺术。思考着,才能积累经验,才能精益求精。经常问一问,并把想到的问题或点子随时记一记,做到陶先生所说的“始终不懈的,坚持下去”,相信我们“终可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
  每天四问,思考着,才是有意义的。让我们做一个善于反思的快乐的教师,在学问进修上,在工作效能上,在道德品格上,专心一意地走下去,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必能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编辑:教育网
上一篇:心中的顽石
下一篇:《啊,母亲》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廊坊市第十五中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