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学管理和几点看法
廊坊市第十五中学教师培训系列材料
很有学校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同样的一群孩子,不同的教师上课,效果就不一样?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不积极?为何不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每个人都想过。
日常的教学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一定程度上管理比教学更重要。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中,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的。
一、管理
有个故事是“铁棒和铁锁对话,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撬不开锁,而钥匙却轻轻一转把锁开了。铁棒问:“钥匙,这是为什么?”钥匙回答说:“很简单,因为我懂锁的心。”其实课堂教学也一样,教师要懂学生的心,要有一把能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为此,
1、做学生朋友
但师生关系把握要有一定的分寸,至少现在还不能让他拍着你的肩膀称兄道弟。
2、要关爱学生
有人(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能教育孩子。”
所以,我们要尽自己的本份,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份内的事,演好自己的角色。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要扮演各种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它应尽的本份,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内心才会安宁,家庭才能和睦,师生关系才能和谐;没有做好这个角色,有可能就乱了套,自己内心也得不到快乐。儒家讲“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就是强调五种伦常大道。依从这五种“道”就是“德”。 (比如说,父子关系是“道”、依从这种道,父慈子孝就是“德”。父母爱儿女、儿女孝顺父母,就是父母和儿女在“恪尽职守”、“敦伦尽分”。 )
我们的身份是教师,师生关系是“道”,师爱生,生敬师就是“德”,就是师生各自应尽的本分。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包含在敦伦尽分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中,包含在尽心尽力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要做到真正地爱学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或者说,一时的爱容易,长久的爱难;爱优秀学生易,爱问题学生难;爱那些虽犯了错误,但服从你管教的学生易,爱那些有错不改,态度恶劣的学生难。
对学生的爱,不仅表现为和风细雨的形式,也表现为暴风骤雨的形式上。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顾要变坏。”
3、不断鼓励学生
每个学生一定程度上都有上进心,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如果抓住学生这一心理,抓住学生哪怕是一些微小的进步进行鼓励,也许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发挥他的潜能,彰显他的个性。我们应当去寻找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
二、教学方面
怎样做到优质教学?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优质教学是我们的追求目标,尤其是对年轻老师来说。
1、首先对教材知识把握要深刻
深刻者,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赞科夫)。深刻不仅是意味着把教材看懂,而是要看穿、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也就是深入浅出。教师把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简单,也即能够讲在点子上。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简洁是天才的姐妹,智慧的象征。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秘密就在于把复杂的东西演变成为若干简单的东西去做。这是一种智慧、一种功夫。
所以有很多成功的人在探讨什么是成功的时候,是这样理解的: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这就是成功!
但现在的教学不能简单的去教教材,因为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是由此及彼的,所以,,教师应对教材深刻钻研,这样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从而让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
2、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教师不仅应该是他那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这样才能让课堂成为厚积薄发的 “精品”, 起到让学生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3、要有启发性
只有对教材有深刻见解,并对自己要讲的一切都烂熟于心,确信无疑,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以灵性启迪悟性。
老师从事的教学活动是有一定重复性的,我们如能恪尽职守,尽好自己的本分,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做,我想这也是教师的成功!
教务处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