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廊坊市第十五中学--转自廊坊传媒网
听说衡水人来廊坊办高中了,带着好奇和疑虑,记者走进了新成立的廊坊市第十五中学。
一进校园,就被学校浓郁而独特的墙壁文化所吸引。“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要培养‘两个本事’,一是本分,二是本领,做人靠本分,做事靠本领”,“要学会吃‘两样东西’,一是吃亏,二是吃苦。做人要学会吃亏,做事要学会吃苦”,“一分钟进入状态,不学习就是违纪”……
在学校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学校负责人张太庄老师。首先,他介绍了他们“这一伙人”的背景和打算:“我们这些人都来自重点中学,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年级主任、中层领导,甚至校领导,平均年龄在34.5岁,都有着多年毕业班的教学经验。出于对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的憧憬和追求,这些人一碰即合,全部辞掉了公职,毅然决然地投入到廊坊这片教育的热土。如果用《诗经》里的一句话形容他们这些人,大概就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吧。”
趁张太庄停顿的功夫,记者插嘴问到:“您们提到的‘一分钟进入状态,不学习就是违纪’是什么意思?”他笑了笑,说:“其实所有这些警示可以归纳为两个字,那就是‘做人’。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处于一种被控制、被束缚、被压抑甚至被奴役的状态,没有激情和创造可言的。当学生视学习为服刑、视学校为牢狱的时候,你给他留一道作业题,他都感觉苦、感觉累。所以,我们学校把德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去审视、去运筹、去实施,把对学生的‘三观’教育放在重中之重去考虑去对待,大力推行‘生本教育’,全面落实‘尊重的教育’理念,这里面有许多操作层面的东西,一两句话难以说清。”
谈到德育这个话题,张太庄老师又打开了话匣子:“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以人育人,以德育德,以素质育素质,以能力育能力的问题,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校长风就是校风,班主任风就是班风,所以我们提出要把学校打造成精神特区的设想。学校应该是一片净土,学生与生俱来的向善性和向上性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原生态的东西。因此,我们要求老师做到‘四不过夜’、‘七条禁令’,其中一条是严禁老师搞有偿家教。前一段曾有一名学生家长邀请我们一位老师做家教。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孩子学习有了明显进步,当家长问每小时辅导费多少钱时,我们说一分钱不收。后来这位家长不放心,再次打电话问及此事,我们非常坚定地再次拒绝。试想,当老师与学生之间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时,他如何再从容地去面对学生、教育学生?他的教育力必然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谈话不觉过了两个多小时,当笔者与张太庄老师言别时,他送给记者最后一句话:“不解释问题,只解决问题;不说明自己,只证明自己!”
廊坊市第十五中学
2012-7-28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