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高三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方面习惯的养成和进步,往小处说关系到四十多个家庭以后的幸福,往大处说能否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人。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尤其是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充分的了解学生,尤其是家庭背景。其实我们老师所说的心理有点问题的学生家庭情况肯定在某方面有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学生心底不愿意说出来的秘密,对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又有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家庭问题班主任们是解决不了,可是了解了问题之后我们再做思想工作就会“有的放矢”,知道什么可以谈,什么不能谈。如我班的××就是这种情况。除了家庭背景外,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时还要考虑他的身体状况,性格和个性。总之要想工作有效果,就要先了解方方面面的情况,这样做工作就比较主动。
2,把握教学规律,掌控心理节凑。一般学生从高三入学到现在,他们的心理经历了由热情紧张,然后到疲乏麻木,再到无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基础较差的理科生来说,一轮复习到年底时还是比较难出成绩的。刚升高三时,所有的学生因为之前对高三充满期待,所以干劲都很足。到时随着每月的调研考试成绩的不理想,逐渐地有的学生就对学习感到疲乏,没有之前的热情。再到快接近期末考试时,学生猛然醒悟过来,发现时间不多了。有的学生就开始着急,但是很无助。在这几个阶段当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都应该及时出现,发现并解决问题。如我班的尹云峰和孔楷萱。做学生心理工作时有时需要单独面对面进行,有时需要主动利用班级氛围去控制。
3,不停地给学生带去希望,让他们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在学生的心理问题外化之前先采取一定的措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适当的给些鸡汤。我的做法是把比较突出的时事与教育连接起来。如小米总裁雷军在2019年1月红米Note7手机产品发布会说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于是我班晨起宣誓就成了“干掉某班”。
总之,班主任应在高三利用各种方法关注并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专注高考备考,真正的做到保驾护航。以上是本人的一点认识和做法,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 |
![]() |
![]() |
![]() |
![]() |